绍兴日报 记者 何超群
本报讯 “每个节点都耽搁不起。”昨天,玮博杰生物材料(浙江)有限公司创始人王钢来到项目工地督进度,陪同他一起现场解决难题的还有滨海新区“店小二”。玮博杰是我市去年引进的人才项目,在上虞区国科新材料创新基地完成中试后,落户滨海新区科技人才创新谷,总投资10亿元。
今年以来,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以全省首个教育科技人才“三位一体”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为牵引,以建设科创走廊2.0为载体,探索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路径,优化创新生态,打造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。
高能级科创平台是培育发展新生产力的“策源地”。今年以来我市高水平建设鉴水、金柯桥、镜湖、滨海、曹娥江“五大科技城”。同时创新实施“重点实验室+新型研发机构+中试基地”平台运营新模式,打造一批标杆型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,打通科技成果转化“最后一公里”。目前,科创走廊核心区聚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96家,省科技中小企业6055家,拥有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476家,分别占全市的37%、53%和46%。
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浙江国际智慧交通产业博览会上,浙江圣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受邀参展发布新一代垂直飞行器起降场。依托高强度研发,圣翔航空在短短几年内成长为国内研发生产移动机场的头部企业。圣翔航空的发展离不开高能级科创平台支撑,诸暨浣江实验室是其中之一。作为浙江省“315”科技创新体系重大项目平台,浣江实验室重点承接浙大航空航天学院所有人才科创项目,截至目前已建成微纳星群与信息技术、智能无人系统等8个高能级研究中心,承担科研项目近50项,孵化企业16家。得益于浣江实验室支撑,诸暨航空航天产业已集聚起包括圣翔航空、赛思倍斯、天链航天等一批涉航空航天科技型企业。
科技创新强基项目,是浙江省“千项万亿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意义重大。今年以来,我市持续推进实验室、技术创新中心、共建研究院、科技园等科技创新领域重大项目建设。2024年全市实施科创走廊重点项目106个,1-11月份已完成投资317.4亿元,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比例107.1%。其中,16个项目列入省科创强基重大项目,完成投资66.58亿元,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152.6%,分别居全省第二和第四。
高能级平台科创带动力、辐射力持续增强。前11个月,全市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.8%,拉动规上工业增长2.0个百分点。